作者:
原文服务方: 现代仪器与医疗       
摘要:
目的:研究单腔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2年2月我院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286例,按照起搏器植入部位分为右室心尖部位组(A组)、高位室间隔部位组(B组)和低位室间隔部位组(C组)。随访3年,对3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QRSd以及房颤、血栓、心力衰竭和死亡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B组和C组患者术后3年的LAD、LVEDd、△QRSd、房颤、血栓、心力衰竭和死亡率等指标显著低于A组(P<0.05)。而LVEF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患者的△QRSd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右室间隔部起搏能够明显改善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其中右室高位室间隔部起搏较低位室间隔部起搏与生理性起搏同步性更高,效果更优。
推荐文章
起搏部位及起搏模式对术后继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起搏部位
起搏模式
继发房性心律失常
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双腔心脏起搏器
老年缓慢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经食管心室起搏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食管
心室
心动过速,室性
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
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抢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36例分析
临时心脏起搏
心动过缓
心律失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腔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影响
来源期刊 现代仪器与医疗 学科
关键词 单腔心室起搏 缓慢心律失常 起搏部位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1.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76/mimt20150601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单腔心室起搏
缓慢心律失常
起搏部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仪器与医疗
双月刊
2095-5200
10-1084/TH
大16开
199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9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0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