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1981~2010年陕西地区16个气象站观测日值数据,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并以Mann-Kendall突变检验、Sen趋势度以及小波分析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气候因子对其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 1981~2010年潜在蒸散量呈上升趋势,增速约为3.1 mm/a,没有通过0.05显著水平检验,呈"弱减-强增-减"变化波动.② 研究区潜在蒸散量存在2 a、5 a、8 a、22 a、32 a左右的震荡周期,震荡能量最大是32 a,其次是22 a.在1992年左右出现一次明显的突变,刚好是震荡能量最大32 a周期上发生波动.③ 纬度跨度大和地形复杂使得陕西地区潜在蒸散量空间差异明显.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在166.9~1 367.5 mm之间,其中秦巴山一带潜在蒸散量值偏高,其次是陕北地区,关中平原潜在蒸散量值最低.变化趋势呈南北递减,陕南地区潜在蒸散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关中地区呈增加趋势,陕北地区呈减少趋势.④ HURST指数分布沿东西向递减,其中在0.4~0.5之间占整个研究区的77.11%,说明大部分地区未来潜在蒸散量变化将与过去变化呈弱的反相持续性变化.⑤ 潜在蒸散量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和春季变化最明显,其次是秋季和冬季,其中夏季贡献占主导,其次是春季,贡献最少的是秋季和冬季.⑥ 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对潜在蒸散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平均气温的作用最大且呈正影响,其次是相对湿度的影响,但对潜在蒸散量呈负作用.而日照时数和平均气压对潜在蒸散呈弱的正作用.
推荐文章
1955-2015年陕西省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方程
时空变化
成因分析
陕西省
气候变化情景下渭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潜在蒸散量
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模式
渭河
雅鲁藏布江流域潜在蒸散发的气候敏感性及其变化的主导因子分析
潜在蒸散发
Penman-Monteith
主导因子
雅鲁藏布江流域
国际河流
泾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异
泾河流域
潜在蒸散量
统计降尺度
情景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981~2010年陕西潜在蒸散量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来源期刊 地理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公式 陕西省 气候变化
年,卷(期) 2015,(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3-1041
页数 9页 分类号 P46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毅 19 112 7.0 10.0
2 陈思源 36 116 6.0 9.0
3 韦振锋 23 110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公式
陕西省
气候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理科学
月刊
1000-0690
22-1124/P
16开
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8-31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263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