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雷丸、阿苯达唑和吡喹酮作用后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形态学变化. 方法 将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分别放人20%雷丸、1%阿苯达唑和0.04%吡喹酮培养液中.37℃培养18h,清洗后用戊二醛固定,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构变化并记录结果.试验以含5%猪胆汁的0.9%NaCl溶液为空白对照. 结果 空白对照组囊尾蚴头节翻出,顶突闭合,周围有短索状皱壁;吸盘内壁形成纵型邹褶,外缘有环形和结节状邹褶;颈部皱褶规则整齐,微毛有棘样尖端;囊部表面呈珊瑚礁状,表面密布微毛,微毛密集、细长连呈网状.雷丸作用后的囊尾蚴头节伸出囊体,水肿严重,顶突呈火山口状,索状皱壁消失,皮肌僵直坏死;吸盘肿胀破损,基底部变厚,横向皱褶消失;颈部皱褶变宽,裂沟加深,有颗粒状物附着,微毛消失,出现溶蚀状孔;囊部表面溶蚀状,僵直坏死,有许多溶蚀状小孔,微毛脱落.阿苯达唑作用后的囊尾蚴头节伸出囊体,顶突收缩,有环形皱褶,皮肌老化,吸盘无明显变化,吸盘内壁有纵型邹褶,外缘有环形皱褶;颈部裂沟增宽,有残留的微毛结构,出现溶蚀状小孔;囊部表面呈丘壑状略平坦,皮肌外观柔和,有许多溶蚀状小孔,可见微毛基部残留结构.吡喹酮作用后的囊尾蚴头节未能翻出;颈部裂沟增宽,微毛消失,皮层变薄,表皮有薄壁空泡结构,有透明杆状物附着;囊部表面凹凸不平溶蚀状,有许多溶蚀状孔,微毛结构消失,有杆状分泌物附着. 结论 雷丸、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均有破坏作用,3种药物对囊尾蚴表面形态结构的破坏强度以吡喹酮最强、最快,雷丸次之,阿苯达唑最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雷丸、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囊尾蚴 雷丸 阿苯达唑 吡喹酮 扫描电镜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2-1118,1123
页数 8页 分类号 R383.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50/j.cjpb.15121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8)
共引文献  (69)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亚洲带绦虫
囊尾蚴
雷丸
阿苯达唑
吡喹酮
扫描电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月刊
1673-5234
11-5457/R
大16开
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楼中路11号
24-81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2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837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