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对病原实验室检查在轮状病毒合并细菌性腹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轮状病毒合并细菌性腹泻疾病的患儿58例,和同期患有非轮状病毒合并细菌性腹泻疾病的患儿58例,以及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儿童资料58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对照组、正常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和红细胞计数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粪便外观和相关病毒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和红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对照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和红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研究组患儿中脓血便、水样便、粘液便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相关病毒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轮状病毒合并细菌性腹泻疾病患儿出现脓血便、水样便、粘液便的情况较多,且白细胞计数水平和红细胞计数水平会异常升高.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轮状病毒合并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实验室检查的意义探究
来源期刊 国际病毒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病原实验室检查 轮状病毒 细菌性腹泻
年,卷(期) 2015,(z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0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18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06/cma.j.issn.1673-4092.2015.z1.01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5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病原实验室检查
轮状病毒
细菌性腹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病毒学杂志
双月刊
1673-4092
11-5394/R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6号
18-223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2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73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