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甘松和匙叶甘松的性状、显微和含量方面进行鉴别分析,比较甘松不同品种的差异。方法:利用显微镜对两个品种的粉末进行鉴别,HPLC 对不同品种的甘松中甘松新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甘松和匙叶甘松在性状上的区别在于甘松的基生叶细长,花冠较长,花序主轴和侧轴多明显伸长,果实无毛。甘松药材的根茎较短,弯曲,被有片状叶鞘。粉末特征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甘松的石细胞呈类圆形,而匙叶甘松的石细胞为长条形。甘松中甘松新酮的含量比匙叶甘松中甘松新酮的含量偏高。结论:甘松和匙叶甘松在性状、显微和成分的含量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研究为甘松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推荐文章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化学计量学分辨法分析甘松的挥发油成分
甘松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化学计量学
甘松有效成分研究
甘松
有效成分
分离
鉴定
甘松的本草考证
甘松
匙叶甘松
本草考证
甘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甘松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松和匙叶甘松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中药 学科
关键词 甘松 匙叶甘松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HPLC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0-543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2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13/j.issn.1673-4890.2015.6.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峻 9 246 5.0 9.0
2 刘勇 120 1447 18.0 32.0
3 张瑜 11 26 3.0 5.0
4 李艳忙 2 3 1.0 1.0
5 乔晶 7 34 4.0 5.0
6 刘爽 8 18 2.0 4.0
7 秦振娴 6 65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2)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松
匙叶甘松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HPLC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中药
月刊
1673-4890
11-5442/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82-302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0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69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