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嵌入势EAM与Buckingham势,对金属Cu、半导体化合物CuInSe2和陶瓷化合物MgO纳米线进行拉伸模拟,考察其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并分析拉伸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发现当以高于临界应变率的速率对纳米线进行拉伸时,纳米线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转变,且其延伸率可以超过100%,表现出超塑性的特性,而以较低应变率拉伸时,纳米线仍然表现为脆性断裂,这表明纳米线材料的超塑性对于应变率高度敏感.通过观察纳米线在拉伸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发现高应变率拉伸时由于CuInSe2与Cu纳米线晶体结构发生非晶化,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大量能量被吸收,因而导致其塑性变好.而MgO纳米线则发生面心立方结构向环形结构的相变,相变的发生同样导致了能量的吸收,从而使其塑性大大改善.
推荐文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高应变率超塑性变形
金属基复合材料
本构方程
变形机理
高应变速率超塑性
纯钛高应变率拉伸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
纯钛
高应变率拉伸
本构模型
实现材料高应变率拉伸加载的爆炸膨胀环技术
爆炸力学
爆炸膨胀环
冲击拉伸实验
无氧铜
高应变率
高应变率下混凝土动态拉伸性能的实验研究
混凝土
应变率
SHPB
抗拉强度
动态本构关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线高应变率拉伸超塑性
来源期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纳米线 分子动力学 超塑性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0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115.28
字数 375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亮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68 1428 21.0 30.0
2 芮执元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46 1147 16.0 25.0
3 路文江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2 349 10.0 14.0
4 汤富领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3 41 4.0 5.0
5 包宏伟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9 2.0 2.0
6 蔡后敏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线
分子动力学
超塑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3-5196
62-1180/N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兰工坪路287号
54-72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69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