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以不同比例与日本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混合,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产氢培养,以确定产氢的最优条件和探索产氢提高的机理.结果表明:藻菌共培养的最优产氢条件为25℃、光照200 μE/(m2·s)、生长至饱和期的菌和藻体积比为1:80,产氢量最大,约为272 μmol/(mg Chl),是对照组的17.0倍.藻菌共培养提高产氢量的主要原因是体系中O2浓度的降低使氢化酶活性提高以及衣藻生物量的增加.
推荐文章
高产环状β-葡聚糖根瘤菌菌株的快速筛选
根瘤菌
环状β-(1,2)-葡聚糖
溴甲酚紫平板
筛选
相思根瘤菌的研究
根瘤菌质粒
相思根瘤菌
耐盐性
抗生素抗逆性
质粒分布
根瘤菌对水稻的感染
根瘤菌
感染
水稻
花生根瘤菌的分离筛选及应用
花生
根瘤菌
共生固氮
分离筛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莱茵衣藻和根瘤菌共培养提高产氢条件的优化
来源期刊 太阳能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莱茵衣藻 根瘤菌 共培养 产氢 培养优化 生物量
年,卷(期) 2015,(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65-2570
页数 6页 分类号 Q785
字数 408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德志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18 259 7.0 16.0
2 王全喜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系 221 1960 21.0 34.0
3 许丽丽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3 7 1.0 2.0
4 徐潇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 3 5 1.0 2.0
5 吴双秀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莱茵衣藻
根瘤菌
共培养
产氢
培养优化
生物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太阳能学报
月刊
0254-0096
11-2082/TK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2-16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68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7780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