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肾母细胞瘤血清中的相关炎症因子,与非炎症标记物共同参与肿瘤的早期诊断,同时作为肾母细胞瘤预后监测的重要血清学指标的意义.方法 收集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前血清40例(术前组),术后2周血清35例(根治性手术29例,姑息性切除6例,术后组),正常儿童血清50例(正常组),炎症患儿血清50例(炎症组).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平台在术前组与正常组、正常组与炎症组筛选特异性蛋白峰值,两组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肿瘤组中发现炎症相关蛋白峰.经过固相萃取(SP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DS-PAGE)分离、纯化目标蛋白,酶解后的肽段置入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通过Mascot搜索软件,与Swissprot数据库连接,搜索相匹配的蛋白.结果 肿瘤血清中存在m/z位于11 118.8和11 350.8两个炎症相关蛋白峰,术前组高表达(1 219.6±476.3、1 568.0±1 043.2),正常组明显低表达(4.8±3.5、6.3±2.9),炎症组明显高表达(2 171.4±1 247.6、3 282.0±3 656.9).术前组与正常组、正常组与炎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组比较,术后组2种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姑息性切除术后214.5±176.3和643.5±592.4,根治术后4.8±4.2和6.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9例根治术后患儿表达强度分别为4.8±4.2和6.2±4.3,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姑息性切除术后表达强度214.5±176.3、643.5±592.4,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z 11 118.8和11 350.8的蛋白峰经鉴定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趋化因子(CXCL7).结论 肾母细胞瘤血清确实存在相关炎症因子,预后越好,表达量越低.与前期实验结果非炎症标记物类载脂蛋白C-I共同参与疾病的早期诊断,对后期研究炎症因子与肿瘤关系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