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相对准确地计量地带性森林碳库大小是估算区域森林碳汇潜力的前提.选择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受生态公益林保护近三四十年的3种常绿阔叶次生林:鹿角锥(Castanopsislamontii)+木荷(Schimasuperba)次生林(简称为LJZ)、华润楠(Machiluschinensis)+小红栲(C.carlesii+黄杞(Engelhardtiaroxburghiana)次生林(简称为HRN)、罗浮栲(C.faberi)+木荷+黎蒴(C.fissa)次生林(简称为LFK),开展完整的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碳库调查,并对其碳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鹿角锥+木荷林、华润楠+小红栲+黄杞林、罗浮栲+木荷+黎蒴林植被总生物量分别为235.0、231.0、261.9 t·hm-2,0~100cm土壤碳库分别为126.6、148.1、104.6 t·hm-2;采用0.45植物含碳率计算生物量碳库,则整个生态系统碳库分别为232.4、252.1、222.5 t·hm-2.(2)3种次生林总生物量的组成中,乔木层生物量比例最大,介于87%~93%,接下来为枯死木生物量比例,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细根(≤2 mm)的生物量比例大多在1%~2%之间.(3)3种林型乔木层生物量胸径级分布存在差异,其中,鹿角锥+木荷林和罗浮栲+木荷+黎蒴林近似正态分布,最大比例胸径级为15~20 cm,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0%和36%.华润楠+小红栲+黄杞林则表现为随胸径级增加比例增大的趋势,其最大比例胸径级为35 cm以上,占总生物量的37%.(4)3种林型乔木层生物量不同组分比例大小顺序一致,即树干>树根>树枝>树叶,且同一组分在不同林型所占比例相差较小,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比例分别约为46%、19%、3%和32%.(5)参照南亚热带顶极演替阶段季风常绿阔叶林,该研究的3种次生林碳汇潜力主要在植被固碳上,而土壤固碳潜力有限.该研究全面地计量了我国南亚热带地区3种不同群落组成的常绿阔叶次生林碳库现状,这对评估该地区较大面积的仍受干扰的次生林、低效改造林和新造乡土树种混交林等低效森林未来几十年的固碳潜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推荐文章
安徽肖坑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的结构特征
安徽肖坑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多样性指数
林分结构
植被因子和土壤氮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细根
乔木层胸高断面积
氮沉降
南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个体及生物量的点格局分析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优势种
点格局分析
生物量
标记点格局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及其卫星样地物种多样性特征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卫星样地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种面积关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亚热带3种常绿阔叶次生林的生物量结构和固碳现状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生物量 碳储量 碳汇潜力 广州市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38-1943
页数 6页 分类号 Q948|X171.1
字数 54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5.12.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7)
共引文献  (65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54)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2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常绿阔叶林
生物量
碳储量
碳汇潜力
广州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