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藏药药性理论是藏药学的核心,为了正确认识藏医药的科学价值,准确把握藏医药的特色优势,本文就藏医药药性理论的历史源流、藏药性味、作用靶向、功效、藏药与疾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正确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是保持和发展藏医药的前提;建议深入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的文献研究,明确和完善藏药药性理论;建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的研究,阐明藏药药性的规律;建议采用系统生物学等技术进行藏药药性理论研究,阐明藏药药性的科学涵义;主张在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研究时要建立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模式,以进一步确定藏药药性理论的临床价值,从而达到保持藏药药性理论特色优势和科学认识藏药药性理论的目的。
推荐文章
中药寒热药性理论研究
中药
药性
寒热
基于中药临床药理的药性理论研究
中药临床药理
药性理论
研究模式
中药
药性理论的形成及认知方法
药性
中药学
中医基础理论
舒筋活络药祛风湿药性理论的实验研究
舒筋活络药
中药药性
骨质疏松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藏药药性理论及其对现代藏药药性理论研究的启示*
来源期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藏医药 药性理论 现代研究 思路方法
年,卷(期) 2015,(9) 所属期刊栏目 民族医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11-19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R284.1
字数 67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42/wst.2015.09.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毛萌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研究所 53 301 11.0 14.0
2 任小巧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研究所 34 172 7.0 11.0
3 郭慧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研究所 11 86 7.0 9.0
4 王明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研究所 7 46 5.0 6.0
5 武慧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研究所 25 78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7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48)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藏医药
药性理论
现代研究
思路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月刊
1674-3849
11-5699/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2-534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1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18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