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外耳道乳头状瘤发病机理,分析外耳道乳头状瘤与人乳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分析外耳道感染人乳状瘤病毒的可能途径.方法 收集2010年01月01日至2014年12月30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收集的30例外耳道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Eavision法染色光镜观察,复习相关文献.30例病例均有在公众场所使用共用挖耳工具挖耳的病史.结果 30例患者女性3例、男性27例、发病年龄20岁-70岁,平均33.3岁,病变最大径为1.1cm.镜下观察,鳞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轻度到高度角化,有不全角化细胞散在.中心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表皮内可有挖空细胞,分布在表层和中层,有少数核分裂.免疫组化染色30例外耳道乳头状瘤病患者中有18例外耳道乳头状瘤增生的基底样细胞层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PV染色阳性,阳性率60%.统计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耳道乳头状瘤的发病机理主原是由于皮肤受损后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所致.
推荐文章
外耳道乳头状瘤电灼术的临床探讨
外耳道乳头状瘤
电灼术
外耳道乳头状瘤手术治疗37例的临床分析
外耳道疾病
乳头状瘤
耳鼻喉外科手术
微创综合疗法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
外耳道乳头状瘤
5-氟尿嘧啶
耳内镜
动力系统
外耳道乳头状瘤术后5-Fu湿敷疗效分析
5-氟尿嘧啶
湿敷
外耳道乳头状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外耳道乳头状瘤发病机理探讨
来源期刊 国际病毒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外耳道 乳头状瘤 机理
年,卷(期) 2015,(z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19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06/cma.j.issn.1673-4092.2015.z1.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6)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外耳道
乳头状瘤
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病毒学杂志
双月刊
1673-4092
11-5394/R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6号
18-223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2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73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