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于2010—2011和2011—2012年度,通过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比例的调控,建立了扬麦20不同产量水平群体,比较≥9000 kg hm–2群体(P1)与<9000 kg hm–2群体(P2)的产量构成、群体质量及花后光合特征,为稻茬小麦大面积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P1较P2群体产量高约10%,每穗粒数高约5.5%,差异显著,但两群体的穗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P1群体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为482~538万 hm–2、47~49粒和34~39 g。籽粒产量与孕穗和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AI)及花后LAI衰减率和光合势呈抛物线关系,与乳熟期LAI、粒(重)/叶比和群体生长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两年度试验结果表明P1群体具有以下特征,孕穗期、开花期和乳熟期的LAI分别为6.5~7.0、5.0~6.0和4.0~4.5;粒(数)/叶比为0.37~0.39,粒(重)/叶比为13.5~14.5;花后LAI衰减率、群体生长率、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分别为0.13~0.15 d–1、19~20 g m–2 d–1、103×104~118×104 m2 d hm–2和9~11 g m–2 d–1。花后21 d和28 d,剑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及3种抗氧化酶(CAT、POD和SOD)活性与产量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研究表明,稻–麦轮作体系中,扬麦20达到9000 kg hm–2产量水平的栽培技术关键点是获得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粒数与千粒重的协调增加,使群体在花前具有较高的光合面积和光合速率,花后光合面积衰减速率低,维持较高的光合面积,从而充分积累花后光合物质,在适宜库容基础上保障对库充实的需求。
推荐文章
稻茬小麦公顷产量9000kg群体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
稻茬小麦
高产
钾素积累
分配与利用
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特征
稻茬小麦
品种
氮肥表观利用率
产量构成
群体质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稻-麦轮作下9000 kg hm-2产量水平扬麦20的群体质量及花后光合特征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稻-麦轮作 高产小麦 产量构成 群体质量 光合特性
年,卷(期) 2015,(7)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6-1097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6.2015.0108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5)
共引文献  (447)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06)
二级引证文献  (45)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稻-麦轮作
高产小麦
产量构成
群体质量
光合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