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2种不同通气模式治疗危重型哮喘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共94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哮喘及对症治疗,其中A组行传统机械通气治疗,B组行适应性支持通气( ASV)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氧浓度、动脉二氧化碳浓度及pH值等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胸部气压损伤及疾病疗效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初始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机械通气后PCO2、PO2及pH值指标均较通气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适应性通气治疗组患者(P<0.05)。 A组患者治疗过程出现5例胸部气压伤(2例气胸和3例皮下气肿),B组患者仅出现1例皮下气肿,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危重型哮喘能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情况,减少治疗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而有效地机械通气方式。
推荐文章
危重型哮喘的临床治疗体会
危重型哮喘
机械通气
治疗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哮喘患儿的监护措施
机械通气
危重型哮喘
患儿
监护措施
危重哮喘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
危重哮喘
机械通气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通气模式治疗危重型哮喘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来源期刊 淮海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危重型哮喘 机械通气 适应性支持通气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1-532,53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62.25
字数 22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126/j.cnki.1008-7044.2015.06.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志强 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危重型哮喘
机械通气
适应性支持通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淮海医药
双月刊
1008-7044
34-1189/R
大16开
安徽省蚌埠市南湖路568号
26-152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1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83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