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目前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注采井间油水分布特征的问题,采用一维两相水驱油理论,考虑注采井间油水分布差异的影响,引入油水视黏度概念,运用积分方法计算油水视黏度,导出了考虑油水分布特征后的无因次采液指数的计算公式,该方法对准确评价高含水油藏开发效果有指导意义。实例计算表明,由于考虑了注采井间油水分布的影响,利用平均视黏度计算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数值,在相同的含水条件下要高于目前常用方法计算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最大差异可达30%。
推荐文章
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在边底水油藏的应用
采液/采油指数
水驱曲线
底水油藏
提采措施
考虑气液比影响的原油采输流场等效剪切速率计算方法
原油采输
流场特性
等效剪切速率
含水率
气液比
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的预测及应用
无因次采液指数
并联管岩心水驱油实验
非均质流场
增量图版
水驱波及系数
高气液比气井井筒温度分布计算方法
气体
液体
比值
两相流动
井眼
温度
计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考虑流体分布差异的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
来源期刊 特种油气藏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油水分布 无因次采液指数 视黏度 含水率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油藏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0,10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49
字数 29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15.02.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志宏 4 54 3.0 4.0
2 谷建伟 35 234 9.0 14.0
3 孔令瑾 2 10 1.0 2.0
4 魏明 1 1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77)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03)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水分布
无因次采液指数
视黏度
含水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特种油气藏
双月刊
1006-6535
21-1357/TE
大16开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8-173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7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12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