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姬塬地区与盆地东缘安塞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对比。研究表明盆地东西缘长6储层来自于不同的物源区,主要发育了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延长组长6储层砂岩孔隙度丧失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同样降低了储层物性,其中碳酸岩胶结物是研究区胶结作用中的主要胶结物。姬塬研究区以方解石为主,其次为硅质胶结;安塞研究区早期胶结的方解石大部分被溶蚀,含量不多,以晚期胶结未被大量溶蚀的铁方解石为主,硅质胶结物含量较少。
推荐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段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南部
晚三叠世
延长组
储集层评价
成岩作用
演化序列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以南三叠系延长组长5、长6、长7储层成岩作用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成岩作用
成岩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区延长组长6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
测井解释
裂缝识别
致密储层
长6油层组
志丹油区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研究
储层特征
长8
沉积体系
鄂尔多斯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储层成岩作用差异性研究
来源期刊 地下水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成岩作用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3-195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122.2+1
字数 241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1)
共引文献  (66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成岩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下水
双月刊
1004-1184
61-1096/TV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30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20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