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气孔通过调节植物体水分散失和 CO2吸收在植物适应环境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气孔导度模型是评价植物叶片气孔调节的重要工具。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灰胡杨(Populus prunisoa Schrenk)在不同温度下的气孔导度响应曲线,采用几种常用的气孔导度模型对灰胡杨气孔导度进行拟合和比较,并将气孔导度模型与光响应修正模型进行耦合(耦合模型)分析了灰胡杨气孔导度的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灰胡杨净光合速率随气孔导度的增大而升高,但当气孔导度增大到0.397 mol·m-2·s-1以上,光合速率逐渐下降。Ball-Berry 模型(BB)决定系数最大(0.937)、根均方差最小(0.0137),较 Leuning修正模型(BBL)、气孔导度机理模型(BBY)和Jarvis模型(JA)能更好地描述灰胡杨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及拟合气孔导度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曲线;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灰胡杨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的关系,但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的光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与实测值更吻合,拟合效果更好。构建 BB 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BBP 耦合模型)拟合气孔导度的光响应曲线,并与气孔导度机理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BBYP耦合模型)进行比较与验证,BBP耦合模型的模拟值与观测值更接近且根均方差最小(0.0099),其拟合效果优于 BBYP 耦合模型。此外,不同温度下灰胡杨最大气孔导度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并不同步,最大净光合速率早于最大气孔导度。构建的BBP耦合模型较为合理,可为定量探讨荒漠植物叶片气孔调节行为,进一步估算叶片光合作用和构建适合极端干旱区的水?碳耦合循环机理模型奠定基础。
推荐文章
灰胡杨叶片气孔导度特征及数值模拟
极端干旱区
灰胡杨
气孔导度
环境因子
模拟
烟草气孔导度对光强的响应
烟草
气孔导度
气孔导度模型
光响应
极端干旱条件下胡杨叶片气孔导度模拟
额济纳绿洲
极端干旱
胡杨
气孔导度
干旱胁迫环境下的胡杨叶片气孔变化
胡杨
雌株
雄株
干旱胁迫
气孔密度
气孔长度
塔里木河下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温度下灰胡杨叶片气孔导度对光强响应的模型分析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灰胡杨 气孔导度 光响应 数值模拟 耦合模型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1-748
页数 8页 分类号 Q948.1
字数 70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5.05.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建龙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35 284 9.0 15.0
2 徐雅丽 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31 371 10.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4)
共引文献  (218)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81)
二级引证文献  (60)
193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2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20(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灰胡杨
气孔导度
光响应
数值模拟
耦合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