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陇东旱塬区测定了杂草对全膜双垄沟播田地膜完好性及集水保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于播前20 d开始发生,以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受害最大,膜面被重度撑起和撑破,集水沟消失,田间集水保墒性处于最差状态;出苗期至幼苗期受害较重,地膜被中度撑起但未被撑破,集水沟明显变浅,田间集水性处于欠佳状态,保墒性尚好;孕穗期以后,杂草逐渐腐烂死亡,之前被撑起的膜面逐渐回落,其危害逐渐减小甚至消失.玉米生育时期越晚、土层越浅,杂草引起全膜双垄沟播田土壤水分下降的幅度越大,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下降6.6~27.5 g/kg,0~100 cm土层下降22.6~6.0 g/kg.杂草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均产生不良影响,其中穗粒数显著减少是引起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草害区玉米减产20.76%.
推荐文章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玉米
全膜双垄
沟播
栽培技术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浅析
玉米
全膜
双垄沟播
栽培技术
产量产值
生产效益
天祝县旱作藜麦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旱作农业
藜麦
双垄沟播
栽培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杂草对全膜双垄沟播田集水保墒效果影响
来源期刊 灌溉排水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杂草 全膜双垄沟 玉米田 集水保墒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4,99
页数 分类号 S45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522/j.cnki.ggps.2015.04.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冠芳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93 462 12.0 14.0
2 姜延军 23 86 5.0 8.0
3 漆永红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69 378 11.0 15.0
4 杨发荣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 68 431 12.0 17.0
5 岳德成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5 74 4.0 6.0
7 李敏权 47 313 10.0 15.0
8 史广亮 16 49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11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60)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草
全膜双垄沟
玉米田
集水保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灌溉排水学报
月刊
1672-3317
41-1337/S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宏力大道东380号
36-6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85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51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