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性束注入(NBI)是托卡马克装置四种辅助加热手段(中性束注入、低杂波、离子回旋段波、电子回旋段波)中加热效率最高、物理机制最清楚的一种等离子体加热技术,是国际聚变界公认的最有效的辅助加热手段之一.为了探究EAST-NBI的穿透损失,通过对穿透损失率产生原理的理论分析,设计了具体硬件电路框图和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具体做法首先通过对离子源束斑内中心点热电偶进行定量标定的方法作为穿透损失计算的标准.通过石墨瓦上热电偶单位能量下的温升与标定热电偶的温升之比来对穿透损失率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束能范围内,穿透损失率随着注入束能的增加而线性增长,穿透损失率随着等离子体密度增长呈指数衰减.
推荐文章
电子束非穿透焊中束流品质对焊缝质量的影响
电子束焊
束流品质
焊缝质量
EAST中性束注入控制系统设计
中性束注入
控制系统
东方超环
集散控制
CSNS/RCS粒子散射束流损失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
剥离膜
准直器
膜散射引出
FLUKA
ORBIT
EAST中性束注入器打火保护的缓冲器设计
中性束注入
杂散电容
传输线
打火
缓冲器
空心变压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EAST中性束穿透损失分析
来源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穿透损失率 束能 束斑 标定热电偶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核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266
页数 5页 分类号 O532.26
字数 15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84/HPLPB201527.126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纯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103 365 10.0 12.0
2 刘胜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46 362 11.0 17.0
3 许永建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15 46 3.0 6.0
4 张为堂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19 40 4.0 5.0
8 于玲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6 14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穿透损失率
束能
束斑
标定热电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月刊
1001-4322
51-1311/O4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62-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166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