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制备的有效方法.方法 跳台实验选取Wister雄性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法模型组、改良法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20只.传统法模型组参照Farkas E等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改良法模型组在Farkas E等的基础上取去尖长度40 mm,直径0.3 mm的天协牌针灸针与颈总动脉同时结扎,之后抽去针灸针,缝合切口.观察两组大鼠的存活率、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术后7d,传统法组存活7只,改良法组存活17只;术后4、8 w,两组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错误次数增多,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海马区神经元有相似程度的变性.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复制血管性痴呆模型,改良法较传统法的死亡率明显降低.
推荐文章
针刺完骨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血管性痴呆(VD)
海马
细胞因子
针刺
完骨穴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血管性痴呆的MRI研究
痴呆,血管性
磁共振成像
白质疏松
脑梗塞
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机理研究
血管性痴呆
发作期
再损害
供血不足
中医药防治
增智合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血管性痴呆
中药治疗
脂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两种复制方法的比较
来源期刊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动物模型 颈动脉结扎 动物死亡率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7,2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65.1|R749.1+6|Q95.33
字数 22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070X.2015.01.004.016.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生兵 56 306 10.0 15.0
2 张庆萍 43 340 9.0 17.0
3 汪克明 66 1086 21.0 29.0
4 葛侠 4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管性痴呆
动物模型
颈动脉结扎
动物死亡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674-070X
43-1472/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学士路300号湖南中医药大学含浦校区
42-64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8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618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