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两部重要英国小说——《感伤之旅》和《伊芙琳娜》描述了不同的法国形象。《感伤之旅》所展现出的是具有复合形象的法国,法国女性的随意调情、法国乞丐的阿谀奉承等表现出其道德之风不正,不过作者对此持相对宽容的态度。在《伊芙琳娜》中,法国形象却变成了单一的负面形象,作为法国代表的巴黎被描述成一个浮华的骄奢淫逸之地,受到了英国人强烈的讽刺与批评。在相隔十年出版的这两部作品中,法国形象出现了很大的差别,英国人对待异国文化的态度从宽容到完全的批判甚至憎恶。综合历史文化等因素的考查,这种差别背后反映出的是英国不断加深的民族主义。
推荐文章
民族主义与桂林抗战文化
民族主义
抗战文化
桂林
时代特征
历史地位
试论文化民族主义与羌族文化的传承
文化民族主义
大众文化
羌族文化传承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进程与启示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
历史演进
启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民族主义视角下的法国形象——解读《感伤之旅》与《伊芙琳娜》中的法国
来源期刊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法国形象 异国文化 民族主义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3-146
页数 4页 分类号 I10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孟仙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法国形象
异国文化
民族主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旬刊
1009-6167
42-1617/G4
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湖北教育报刊社2
38-526
出版文献量(篇)
1121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