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大鼠皮质区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模型组(B)、通脉组(C)、针刺组(D)及针药联合组(E),采用两血管法建立脑卒中模型,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各组大鼠脑皮质病理改变,高倍镜下图像分析软件计数,检测神经元生存密度.结果 光镜下可见B组较A组皮质区的细胞排列紊乱,且有坏死软化病灶,神经元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神经元生存密度下降;C、D、E组较B组皮质区细胞坏死减少,变性程度减轻,血管及血管周围间质水肿好转,神经元生存密度增加;E组与C、D组比较,脑皮质区细胞排列较密集,部分锥体细胞胞体突起明显,大部分缺血神经元病理变化明显改善,神经元生存密度明显增加.结论 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针刺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脑皮质区神经细胞病理变化,增加神经元生存密度.
推荐文章
逐瘀通脉胶囊对初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正五聚体蛋白3的影响
逐瘀通脉胶囊
腔隙性脑梗死
正五聚体蛋白3
逐瘀通脉胶囊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IL-1β含量的影响
逐瘀通脉胶囊
脑缺血
大鼠
白细胞介素1
针刺对脑卒中大鼠炎症损伤及miR-214的影响
卒中
微RNAs
脑梗死
模型,动物
针刺疗法
炎症
微小RNA-2141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大鼠皮质区病理变化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逐瘀通脉胶囊 脑卒中 针灸
年,卷(期) 2015,(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2-50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35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9.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文丽 华北理工大学医学实验研究中心 20 50 4.0 6.0
2 李倩 华北理工大学医学实验研究中心 21 26 3.0 4.0
3 李旗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 16 29 3.0 4.0
4 詹宇豪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 4 26 2.0 4.0
5 王智惠 华北理工大学医学实验研究中心 4 12 2.0 3.0
6 王亚飞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 3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9)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逐瘀通脉胶囊
脑卒中
针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月刊
2095-6274
10-1158/R
16开
北京海淀区永定路69号
201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4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9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