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揭晓。该奖一半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另一半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学者大村智。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类奖项。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辛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来源期刊 少儿科技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科学家 药学 六七十年代 日本学者 科学研究 科研条件 机构合作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
页数 1页 分类号 F4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科学家
药学
六七十年代
日本学者
科学研究
科研条件
机构合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少儿科技
月刊
1671-3923
34-1245/N
16开
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5楼E2座
26-181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2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