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江西进贤旱地红壤为供试土壤,连续3 a观测施用生物质炭(0 t/hm2,2.5 t/hm2,5 t/hm2,10 t/hm2,20 t/hm2,30 t/hm2和40 t/hm2)后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土壤pH、有机碳、阳离子交换量及油菜和红薯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连续3 a降低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和土壤饱和导水率,提升了土壤pH,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阳离子交换量;油菜和红薯产量均随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红薯产量增幅大于油菜.随种植年限的延长,作物产量增幅越大.高施用量(40 t/hm2)处理在旱地红壤上的改良效果和增产效应最好,施用生物质炭后第3 a其土壤容重下降了0.17 g/cm3,土壤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分别增加了11.71%和126.57%,土壤pH、有机碳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提高了7.25%,47.88%和44.61%,油菜和红薯产量分别增加了1.23 t/hm2和14.83 t/hm2.在连续3 a内,旱地红壤施用生物质炭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维持作物增产具有持续效应,为生物质炭在红壤地区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红壤旱地生物质炭的低剂量施用技术
红壤旱地
生物质炭
低剂量
技术规程
生物质炭对沙质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生物质炭
沙质土壤
理化性质
作物产量
生物炭对我国南方红壤和黄棕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生物炭
红壤
黄棕壤
土壤改良
理化性质
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碳形态的影响
生物质炭
土壤性状
碳形态
影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物质炭对旱地红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持续效应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旱地红壤 土壤容重 饱和导水率 阳离子交换量 作物产量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8-213,261
页数 分类号 S156.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5.03.03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5)
共引文献  (23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345)
二级引证文献  (137)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7)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4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19(66)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58)
2020(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质炭
旱地红壤
土壤容重
饱和导水率
阳离子交换量
作物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