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登革热患者的皮疹特点,探讨登革热皮疹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住院的登革热患者进行皮疹观察,搜集临床和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7例登革热患者,出现皮疹88例(69.29%),皮疹大多在发热后5~7 d出现,平均为(5.06±2.50)d;其中有37例(42.05%)在发热时即出现,有51例(57.95%)在体温消退后出现。有瘙痒感48例(54.55%),无瘙痒感39例(44.32%),1例自觉全身针刺感。皮疹类型多样,其中出现双手掌充血性红斑、斑疹的患者26例(29.55%),可能为该病的特征性皮疹;皮疹初发部位多在双下肢,具体消退顺序不详。皮疹的发生与血小板、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3个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皮疹的类型及有无瘙痒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ALT、AST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登革热皮疹的表现多样,双手掌充血性红斑、斑疹可能为登革热较特异的皮疹。
推荐文章
2014年482例广州登革热患者的X线胸片分析
登革热
X线胸片
影像学诊断
登革热34例临床特点及护理分析
登革热
临床特点
护理
199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登革热
临床特征
治疗
防控措施
儿童登革热合并肝功能损害临床特点分析
登革热
儿童
肝功能损害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88例登革热患者皮疹特点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华皮肤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热病毒 红斑 疾病特征
年,卷(期) 2015,(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8-650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5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5.09.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晓辉 5101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 2 2 1.0 1.0
2 翁智胜 5101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登革热
登革热病毒
红斑
疾病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皮肤科杂志
月刊
0412-4030
32-1138/R
大16开
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12号
28-30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61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522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