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风痹、寒痹和湿痹方剂用药的配伍规律。方法筛选古籍中治疗风痹、寒痹和湿痹方剂,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假设检验与关联规则分析前30味高频药物,量化方剂性味归经并以此为变量对每类方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338首方剂,其中风痹122首、寒痹110首、湿痹106首。3类方剂中前30味高频药物中共有21味相同药物;均以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风痹发散风寒药、寒痹温里药、湿痹渗湿化湿药。寒痹中肉桂、附子、当归、牛膝、羌活、芍药、黄芪和湿痹中茯苓、白术使用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类药物。3类方剂均以微温为主,其次是温、平。每类方剂按药性聚为5个主类时治则分类清晰。结论风、寒、湿痹3类方剂用药相互兼顾又各具特色,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结合能够全面分析痹证治则治法的科学内涵。
推荐文章
自制风寒湿痹骨关节贴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膝骨关节炎
风寒湿痹型
骨关节贴
洛索洛芬钠贴剂
中医治疗风寒湿痹型痛风的研究进展
痛风
风寒湿痹
中医药治疗
综述
温经克痹散外敷在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温经克痹散
风寒湿痹型
膝骨性关节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数据挖掘的风寒湿痹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风痹 寒痹 湿痹 组方规律 方剂药性 数据挖掘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05|R259.93
字数 30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5304.2015.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平 48 200 9.0 12.0
2 朱嘉 29 153 8.0 10.0
3 杨丽平 45 241 9.0 12.0
4 张万强 31 240 9.0 14.0
5 宋庆慧 11 44 5.0 6.0
6 杨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64 312 11.0 14.0
7 孔繁飞 10 68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7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7)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风痹
寒痹
湿痹
组方规律
方剂药性
数据挖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月刊
1005-5304
11-3519/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670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04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940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