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提高微电网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的鲁棒性,针对微电网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建模存在模型误差,以及系统工作过程中会受到实时干扰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采集,采用鲁棒模型匹配(RMM)的方法,结合典型的鲁棒控制的结构,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控制结构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个鲁棒补偿器.将白噪声作为等效干扰,分别施加于原有控制结构和附加了鲁棒补偿器的控制结构中进行抗干扰能力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附加鲁棒补偿器后,微网逆变器电流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即通过附加鲁棒补偿器的方式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是可行的,有效的.
推荐文章
基于EIO光伏并网逆变器非奇异 快速终端滑模控制设计
光伏并网逆变器
非奇异
终端滑模控制
等价输入观测器
LCL型逆变器的鲁棒延时补偿并网控制方法及其稳定性分析
能源互联网
并网
逆变器
鲁棒
延时
补偿
反馈
零极点
一种提高弱电网下LCL型并网逆变器鲁棒性的相位超前补偿策略
并网逆变器
数字控制延时
LCL滤波器
相位超前补偿
具有电压补偿功能的微网逆变器控制研究
微电网
微网逆变器
并网电流控制
VPI控制
PVPI控制
电压暂降补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RMM的微网并网逆变器鲁棒补偿器设计
来源期刊 电测与仪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电网 并网逆变器 控制系统 鲁棒补偿器 鲁棒性
年,卷(期) 2015,(22) 所属期刊栏目 产品及组件设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11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727
字数 285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永东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205 5516 43.0 70.0
2 程志江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55 396 10.0 17.0
3 王清彬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1 0 0.0 0.0
4 热孜万·买买提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电网
并网逆变器
控制系统
鲁棒补偿器
鲁棒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测与仪表
半月刊
1001-1390
23-1202/TH
大16开
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2000号
14-43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85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539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