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析了衍射光学元件实现共孔径相干合成的物理过程,建立了基于衍射光学元件的共孔径相干合成数学模型,推导了合成光束复振幅与入射光束和衍射光学元件相位分布之间的关系.提出用合成光束强度分布的均匀性作为评价函数的优化方法,获得了一维衍射合束器的相位分布.与文献报道的衍射光学元件分束器相比,可获得更高的合成效率.采用模拟退火算法结合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优化合束器设计,提高了计算效率,获得了多束衍射合束器的相位分布和合成效率.分析了单子束失效及合束器像差对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束数量的增加,单子束失效对合成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小;若使合成效率退化小于5%,衍射光学元件的波像差均方根值应控制在λ/28以内.
推荐文章
用于高能激光系统的共孔径光学装置设计
高能激光系统
共孔径光学
二级扩束
激光聚焦
目标成像
机载红外与合成孔径雷达共孔径天线设计
光学设计
天线设计
合成孔径雷达/红外共孔径
冷阑匹配
基于谐衍射的红外双波段共口径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
红外双波段
消热差
谐衍射
共口径
大数值孔径光学镜约束多级衍射机理
数字全息
定量成像
衍射光栅
数值孔径
共路离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于共孔径相干合成的衍射光学元件设计
来源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衍射光学元件 衍射分束器 相干合成 模拟退火算法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衍射效率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高功率激光与光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N2|V43
字数 42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84/HPLPB201527.06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卫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20 208 9.0 14.0
2 颜宏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14 41 5.0 5.0
11 叶一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28 178 8.0 11.0
15 陈黎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11 19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衍射光学元件
衍射分束器
相干合成
模拟退火算法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
衍射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月刊
1001-4322
51-1311/O4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62-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166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