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罗汉茶总黄酮(TFER)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评估和研发罗汉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3种实验性血栓形成模型:大鼠腹主动脉血栓模型、大鼠体内静脉血栓模型、大鼠“衰老加血瘀证”血栓模型,观察TFER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机制.结果:TFER能延长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同时能缩短血栓长度,降低血栓形成率;能减轻体内静脉血栓形成大鼠的血栓湿重;能降低大鼠血清血栓素(TXB2)、内皮素1(ET-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MDA和脂褐质(Ⅱ)含量,同时提高大鼠血清前列环素(PGI2)、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论:TFER具有抗血栓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凝血功能,调节血小板聚集反应,改善纤溶平衡异常,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而达到抗血栓作用.
推荐文章
黄芪总提物体内外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黄芪总提物
抗血栓
活血化淤
胶原
肾上腺素
银杏总内酯抗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作用
银杏总内酯
血栓形成
血小板聚集
黄芪总皂苷抗血栓形成作用实验研究
黄芪总皂苷
血栓形成
血栓素A2
前列环素
一氧化氮
黄杞总黄酮的抗血栓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黄杞总黄酮
抗血栓作用
机制研究
大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罗汉茶总黄酮抗血栓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药科技 学科
关键词 血栓形成 罗汉茶总黄酮 机制研究 大鼠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中药研究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38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99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钟正贤 74 1180 18.0 31.0
3 李燕婧 58 363 10.0 14.0
5 袁志林 6 30 3.0 5.0
6 陈学芬 45 871 15.0 2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栓形成
罗汉茶总黄酮
机制研究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药科技
双月刊
1005-7072
23-1353/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14-240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21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89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