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樟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樟素、异黄樟素和二氢黄樟素等,研究表明其对老鼠有致肝肿瘤的效果,2005年实施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也将黄樟素列为第一类易制l毒化学品.由于该类化合物的毒副作用,建立准确、快速、简便的分析检测方法,对于评估食品、化妆品及烟草的安全性有着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黄樟素类化合物分析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现行标准法规,总结出黄樟素类化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香精香料及化妆品方面.鉴于该类化合物可用作天然除虫菊酯农药增效剂,随着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大量使用,必将造成它在食品特别是茶叶中的残留;黄樟素也曾是很多食品的添加剂,因其对人体毒害较大,已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显示出食品中黄樟素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的必要性.
推荐文章
浅蓝霉素类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浅蓝霉素
微生物代谢产物
生物碱
全合成
抗霉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抗霉素
链霉菌
生物活性
生物合成
化学合成
截短侧耳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截短侧耳素
衍生物
化学修饰
抑菌机理
耐药机理
抗菌活性
吡唑类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进展
吡唑类化合物
活性
研究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樟素类化合物分析检测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黄樟素 分析检测 进展
年,卷(期) 2015,(25) 所属期刊栏目 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9-281
页数 3页 分类号 TS207.3|TQ658
字数 335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皮小弟 9 9 2.0 2.0
2 李叶青 4 2 1.0 1.0
3 曾石峭 4 2 1.0 1.0
4 成莲 4 2 1.0 1.0
5 许洪勇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樟素
分析检测
进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