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进一步探明谷胱甘肽系统对镉引起的氧化损伤的防御作用,根据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96h镉的半致死浓度,设置5个染毒组(4.22、8.43、16.86、33.72、67.45 mg·L-1)和1个对照组,处理24、48、72、96 h分别测定鳃与肝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除48 h、4.22 mg· L-1处理组鳃中GSSG含量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外,GSH和GSSG含量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性降低(P<0.05,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GSH/GSSG比值在低浓度(4.22、8.43 mg· L-1)处理组先降后升,在高浓度(33.72、67.45 mg· L-1)处理组则逐渐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24h鳃中GST活性呈梯度型降低(P<0.01);在48、72、96 hGST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且在低浓度组升高、高浓度组降低,呈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鳃中GR活性在48 h、8.43 mg· L-1,72 h、67.45 mg· L-1和96 h、4.22 mg·L-1处理组出现显著性升高.随着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肝脏中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性降低(P<0.05,P<0.01).肝脏中GST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24 h、4.22 mg· L-1处理组GST活性达到最高.同一时间,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肝脏中GST活性逐渐降低.肝脏中GR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且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72h、4.22 mg· L-1处理组浓度达到最高.研究表明,肝脏中GSH含量的变化对镉引起的损伤反应灵敏且发挥了重要作用,GST解毒酶对镉的毒性反应灵敏,且肝脏较鳃的反应迅速.GSH含量、GST活性和肝脏分别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生化指标和靶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