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肥厚型鲜红斑痣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导致皮损肥厚的相关因素。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成人鲜红斑痣患者纳入研究。分析肥厚型鲜红斑痣患者临床特点,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导致皮损肥厚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资料完整的成年鲜红斑痣患者262例,其中肥厚型鲜红斑痣82例,男30例,女52例,年龄18~54岁,中位年龄32.5岁;66例(80.48%)表现为斑块样肥厚型,9例(10.98%)为丘疹/结节型,7例(8.54%)为混合型。肥厚型鲜红斑痣患者年龄≥30岁者占56.10%(46/82),皮损面积以11~30 cm2为主(41.46%,34/82),皮损颜色以紫红色为主(85.36%,70/82),与扁平型鲜红斑痣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59、10.580、90.630, P <0.05),而性别、Fitzpatrick 皮肤分型、皮损部位及皮损分布与肥厚无关。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OR =2.889,95% CI:1.459~5.721)、皮损呈紫红色(OR =19.984,95% CI:5.704~70.023)是鲜红斑痣肥厚的相关因素。结论年龄≥30岁和皮损颜色呈紫红色是肥厚型鲜红斑痣患者肥厚的相关因素。
推荐文章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
室间隔肥厚
8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
临床特点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成人肥厚型鲜红斑痣82例肥厚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华皮肤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葡萄酒色痣 危险因素 因果律 肥厚
年,卷(期) 2015,(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558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29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5.08.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娟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皮肤科 65 183 7.0 8.0
2 张思平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皮肤科 11 36 3.0 5.0
3 胡白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皮肤科 21 77 5.0 7.0
4 姚秀华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皮肤科 5 24 3.0 4.0
5 张兰芳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皮肤科 4 19 2.0 4.0
6 王中影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13 40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葡萄酒色痣
危险因素
因果律
肥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皮肤科杂志
月刊
0412-4030
32-1138/R
大16开
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12号
28-30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61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522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