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小肠病变的诊断目前仍存在较多的困难,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传统的胃肠道钡餐检查和内镜检查可观察黏膜和腔内的改变,但无法很好地显示肠壁和腔外结构。随着CT和MR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CT小肠造影和 MR 小肠造影逐步应用于临床,其不仅可以显示黏膜面的改变,而且可以观察肠壁、肠腔以及腹腔内结构和其他脏器的改变。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分析病变的血供特征,CT血管重建和MR血管重建可显示血管的结构和异常改变,通过综合分析可为临床提供全面、客观的影像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小肠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此外,影像学的征象还可作为克罗恩病活动期与静止期的判断标准,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提供有效的手段。
推荐文章
小肠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新进展
小肠病变
影像学
钡剂
14例小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间质瘤
小肠
钡餐
X线计算机
断层摄影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胃肠道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上消化道钡餐
小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小肠梗阻
放射摄影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肠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来源期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小肠病变 诊断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3-215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34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5.03.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64)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肠病变
诊断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月刊
1671-0274
44-1530/R
16开
广州市员村二横路26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
46-185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51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570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