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改善用于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基体材料的精细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该文进行了120个40mim×40mm×160mm棱柱体的高温后抗折强度试验和240个40mm×40mm×40mm立方体的高温后抗压强度试验.考察了不同胶凝材料对精细混凝土试件高温后力学性能的影响,包括外掺纳米材料以及以高铝水泥作为主要胶凝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掺量为1.5%和3.0%纳米SiO2气凝胶粉末未能改善精细混凝十的耐高温性能,质量掺量为5.0%纳米陶瓷粉在目标温度TR=800℃时使基体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84.2%和120.9%.当TR=800℃时,采用高铝水泥作为主要胶凝材料的试件力学性能均比普通精细混凝土试件大幅提高;各组掺入活性粉末的高铝水泥混凝土试件在TR=800℃时,相对抗压和抗折强度均比未掺活性粉末时有所提高.
推荐文章
机制砂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机制砂
混凝土
高温
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混凝土
高温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聚丙烯纤维对高强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的影响
高强混凝土
聚丙烯纤维
高温
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抗折强度
混凝土高温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实验
固体力学
力学性能
快速加热
混凝土
高温
SHPB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胶凝材料的精细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
来源期刊 工程力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胶凝材料 精细混凝土 纳米材料 高铝水泥 活性粉末
年,卷(期) 2015,(z1) 所属期刊栏目 土木工程学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8-253,260
页数 7页 分类号 TU52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6052/j.issn.1000-4750.2014.05.S03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世烺 73 402 13.0 17.0
2 王激扬 28 55 4.0 7.0
3 沈玲华 9 32 2.0 5.0
4 付晔 3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胶凝材料
精细混凝土
纳米材料
高铝水泥
活性粉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力学
月刊
1000-4750
11-2595/O3
大16开
北京清华大学新水利馆114室
82-862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0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55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