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其生活史复杂,配子体是传播阶段.评估流行区无症状人群的配子体流行度,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清除配子体,对疟疾消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镜检方法检测配子体敏感性不高,且无性期原虫与配子体基因组一致,因此基因组检测方法也不适合检测配子体.缺乏敏感性高、高通量的配子体检测方法给疟疾消除策略的制定和筛选配子体药物带来了困难.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发出了检测疟原虫配子体的新方法,包括检测配子体期特异表达mRNA的分子检测方法、磁分选和转基因疟原虫方法.这些方法被应用于配子体的流行病学调查、生物学研究和药物筛选等方面,不仅使人们对配子体流行度有了全新认识,对其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筛选出了一批杀配子体药物.其中NASBA方法具有敏感性高、快速和高通量的优点,在现场应用方面显示出优势,但还存在试剂昂贵、需要特殊仪器等不足.配子体检测方法的不断进步将对消除疟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荐文章
约氏疟原虫感染血清对疟原虫配子体感染力作用机制的研究
约氏疟原虫 危机血清 一氧化氮 配子体感染力The study of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of infected host serum on the infectivity of gametocytes of Plasmodium yoelii (P.yoelii)
斑须按蚊唾液腺中疟原虫配子体激活因子的活性动态
斑须按蚊
柏氏疟原虫
配子体激活因子
唾液腺
出丝
疟原虫雌性配子体特异性表面蛋白Pys47真核表达及免疫效应评价
约氏疟原虫
性别-特异性蛋白
Pys47
传播阻断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疟原虫配子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热带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疟原虫 配子体 检测方法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9-512
页数 分类号 R382.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公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疟原虫
配子体
检测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热带医学
月刊
1009-9727
46-1064/R
大16开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44号
84-20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18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74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