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型块状生物礁灰岩底水裂缝型油藏非均质强、剩余油分布复杂、调整井位部署难、采出程度低.为了解决此类油田的开采问题,分析了底水油藏的产水特征.研究发现:在大裂缝发育部位,底水活动主要表现出“水窜”特征;在裂缝不发育部位,底水活动表现出“水侵”特征.针对大型块状生物礁灰岩底水裂缝型油藏剩余油较富集且分布复杂的特点,调研了国内外油田的开采措施,提出了2种开采技术对策:①注气开采技术;②控锥技术:包括化学堵水措施和采水消锥工艺进行.
推荐文章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礁灰岩
采收率
水驱
影响因素
定量表征模型
单缝单洞缝洞型碳酸盐岩底水油藏弹性开采机理研究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弹性开采
产量
含水率
采出程度
礁灰岩油藏隔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隔夹层
剩余油
生物礁
储集层非均质性
表征
流花11-1油田
大型礁滩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策略研究
巴西桑托斯盆地
礁滩型碳酸盐油藏
非均质性
沉积模型
开发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物礁灰岩底水裂缝型油藏开采规律及技术对策
来源期刊 江西化工 学科
关键词 生物礁灰岩储层 底水油藏 注气开采 化学堵水 采水消锥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专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2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76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煜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13 40 3.0 5.0
2 林璠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12 25 3.0 4.0
3 田慧君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9 27 3.0 4.0
4 朱丽君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9 18 2.0 3.0
5 李李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4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15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礁灰岩储层
底水油藏
注气开采
化学堵水
采水消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化工
双月刊
1008-3103
36-1108/TQ
16开
南昌市北京东路138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65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16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