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水平梯田是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水土保持高效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农业增效、生态修复的双重功能。基于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2012年黄土高原地区梯田现状:规模、分布、质量、利用方式及其减沙作用。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底,黄土高原地区现有水平梯田371.29万hm2,主要分布在甘肃省黄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山西省河龙间支流流域,这些区域水平梯田面积占黄土高原梯田总面积的54.3%;渭河、泾河、祖厉河流域梯田质量等级较高且多以农耕为主,河龙间梯田多为4~6m的窄条梯田,质量较低,梯田退耕现象普遍存在;未来甘肃省黄河流域梯田建设应以旧梯田改造为主,新建梯田发展空间为新增5%~15%,河龙间发展潜力为新增25%;基于梯田减沙的计算方法,现有水平梯田潼关以上地区减沙能力约为5亿t。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现状梯田和林草植被的减沙作用分析
黄土高原
林草植被
梯田
减沙量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平梯田减沙作用研究
黄土丘陵沟壑区
水平梯田
减沙作用
方法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减沙效益的尺度效应初步分析
水土保持
产沙模数
减沙
尺度效应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黄河水沙变化
黄土高原
黄河
水沙关系
治理措施
淤地坝
极端降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现状及减沙作用分析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梯田现状 减沙作用 发展潜力 黄土高原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水土保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93
页数 5页 分类号 S157
字数 65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5.02.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晓燕 51 545 13.0 21.0
2 王富贵 8 84 5.0 8.0
3 马红斌 6 48 4.0 6.0
4 李晶晶 2 44 2.0 2.0
5 何兴照 3 52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4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86)
二级引证文献  (5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3)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2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20(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梯田现状
减沙作用
发展潜力
黄土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