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该实验从面部痤疮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观察绿茶汁对其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抑菌圈实验比较绿茶汁对面部痤疮细菌(FA)、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以及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绿茶汁对FA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菌圈最清楚.菌种鉴定结果,FA的主要菌为金色葡萄球菌.通过将不同浓度的绿茶汁与FA混合培养24h,做平板计数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绿茶汁对FA的抑制效果随着绿茶汁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实验创新思路来源于生活,实验结果运用于生活,为广大因面部痤疮而烦恼的人们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推荐文章
枇杷清肺饮联合强脉冲光对面部寻常型痤疮患者痤疮综合分级系统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寻常型痤疮
枇杷清肺饮
强脉冲光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
痤疮综合分级系统量表
中药面膜治疗面部痤疮疗效观察
中药面膜
痤疮
中医药疗法
痤疮面部清除术、红蓝光治疗仪联合使用对面部痤疮的疗效观察
面部痤疮
痤疮面部清除术
临床疗效
红蓝光治疗仪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绿茶汁对面部痤疮抑制的实验观察
来源期刊 实验科学与技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绿茶汁 茶多酚 痤疮 表皮葡萄球菌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学生实验园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0-22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53
字数 18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4550.2015.01.07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媛媛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 59 5.0 7.0
2 王雨昊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7 21 3.0 4.0
3 姜辰阳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5 1.0 2.0
4 汪红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4 187 7.0 13.0
5 夏凡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 9 1.0 3.0
6 王男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9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绿茶汁
茶多酚
痤疮
表皮葡萄球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验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672-4550
51-1653/T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建设北路二段4号
62-287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11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69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