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避免或减少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异位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乳腺癌患者采取下颌紧贴置管侧锁骨加半坐卧位的体位配合进行PICC送管,PICC置管术后均进行胸部正位X线拍片,观察其PICC异位的发生率;并与常规法的仅下颌紧贴置管侧锁骨进行PICC送管的PICC异位发生率比较。结果:常规法送管组的PICC异位发生率为21.66%,常规法加半坐卧位送管组的PICC异位发生率为2.21%,增加半坐卧位法的送管组的异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法送管组(χ2=55.497,P <0.01)。结论:在PICC置管过程中,在肘窝下静脉穿刺成功后PICC送管至15~20 cm,或在上臂静脉穿刺成功后PICC送管至10~15 cm时,常规下颌紧贴置管侧锁骨,再予摇高床头45°成半坐卧位的体位配合,可以显著降低PICC置管异位发生率。
推荐文章
改良PICC置管体位预防导管异位的临床研究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异位
改良体位
乳腺癌病人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乳腺癌
PICC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并发症
皮肤损伤
危险因素
循证护理对PICC置管错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循证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体位配合送管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异位发生率的影响
来源期刊 实用医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导管异位 经外周静脉置管 半坐卧位 护理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中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67-1868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24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15.11.04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嘉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乳腺外科 50 349 9.0 17.0
2 林伟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乳腺外科 14 55 4.0 7.0
3 黄群爱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乳腺外科 66 301 10.0 15.0
4 肖思琼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乳腺外科 14 43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78)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69)
二级引证文献  (8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3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20(3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导管异位
经外周静脉置管
半坐卧位
护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医学杂志
半月刊
1006-5725
44-1193/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4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9364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