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偏头痛后患者的症状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刺络拔罐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30例.治疗组取双侧膈俞穴用三棱针刺络拔罐治疗,每周2次,每次间隔2d,2次为1疗程,共4疗程.对照组每晚睡前予西比灵10 mg口服,1周为1疗程,共4疗程.所有病例在治疗的前2周不能服用相关药物.结果 2组治疗前后各项疼痛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的疼痛综合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对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膈俞穴刺络拔罐法具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局部的微循环、调整脑血流动力学,从而达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推荐文章
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偏头痛发作期30例
偏头痛
刺络放血
拔罐
双氯芬酸钠
偏头痛的治疗
偏头痛
药物疗法
预防
刺络拔罐治疗背肌纤维织炎256例
背肌纤维织炎
刺络拔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膈俞刺络拔罐治疗偏头痛
来源期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膈俞穴 刺络拔罐法 偏头痛 疼痛综合评分 脑动脉血流速度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9-58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46.6
字数 20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463/j.cnki.cczyy.2015.03.05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景宽 28 96 6.0 9.0
2 刘春 37 177 8.0 11.0
3 姜海威 2 1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34)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3)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膈俞穴
刺络拔罐法
偏头痛
疼痛综合评分
脑动脉血流速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7-4813
22-1375/R
大16开
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12-15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25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522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