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大穗型冬小麦品种泰农18为材料,在不同地(肥)力条件下,设置农民习惯(FP)、超高产(SH)、高产高效(HH)三种栽培模式,主要研究不同地(肥)力水平下各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特点、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吸收效率(UPE)、氮素转化效率(UTE)、地上部氮素积累量(AGN)、氮素收获指数(NHI)、籽粒含氮量(GNC)的影响,旨在探讨协同提高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栽培模式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中肥力条件下 FP、SH、HH 三种栽培模式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05、8.94、8.56 t/hm2,SH、HH 模式较 FP 模式分别增产11.06%、6.34%,HH 模式较 SH 模式减产4.25%;高肥力条件下 FP、SH、HH 三种栽培模式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8.38、9.66、9.30 t/hm2,SH、HH 模式较 FP 模式分别增产15.27%、10.98%,HH 模式较 SH 模式减产3.73%。中肥力条件下 FP、SH、HH 三种栽培模式两年的平均 NUE 分别为19.97、15.08、22.82 kg/kg,HH 模式的 NUE 分别比 FP、SH 模式提高14.27%、51.33%;高肥力条件下 FP、SH、HH 三种栽培模式两年的平均 NUE 分别为17.79、13.87、20.90 kg/kg,HH 模式的 NUE 分别比 FP、SH 模式提高17.48%、50.68%。超高产模式在三种模式中获得最高产量,但氮素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种模式,高产高效模式通过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转化效率从而大幅度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其产量比当地农民传统栽培模式显著提高,与超高产模式比较维持了较高的产量水平,说明通过栽培模式的优化,可以协调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两个过程,获得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推荐文章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
旱地
栽培模式
冬小麦
籽粒产量
氮素
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栽培管理模式
冬小麦
干物质
氮素
产量
氮肥管理与地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旱地
冬小麦
地表覆膜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氮肥减施
氮运筹对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冬小麦
基追比
施氮量
氮素积累量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期刊 山东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冬小麦 栽培模式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1
页数 7页 分类号 S512.1+10.1
字数 52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083/j.issn.1001-4942.2015.06.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8)
共引文献  (1716)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冬小麦
栽培模式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农业科学
月刊
1001-4942
37-1148/S
大16开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24-2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4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448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