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明确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预测病害未来的扩展区域,为有针对性开展灰斑病的早防早控工作、保护玉米生产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形态、培养及分子特征鉴定的方法明确新发生玉米灰斑病区域的病菌分离物种类;汇总2004—2014年各地玉米灰斑病的调查信息,根据季风特点,推测具有重大破坏力的玉米尾孢灰斑病扩展路线,预测未来的病害发生区域.[结果]基于形态学、培养特征以及分子鉴定结果,明确了贵州西部、西北部以及四川北部的分离物为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河北承德地区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C. zeae-maydis),在陕西南部、西部以及河南西部鉴定出了玉米尾孢和玉蜀黍尾孢;初步明确了具有强致病力的玉米尾孢目前分布的北界.玉米灰斑病已经在中国15个省份发生,西南地区的玉米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南海夏季风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作用下,玉米尾孢从云南西部进境后逐渐向北向东扩展,到达四川、陕西的西部,亦可能经种子携带途径进入湖北恩施,形成一个新的病害扩散源并传播至重庆、陕西安康和商洛以及河南西部山区.未来,在季风的作用下,源自西南的玉米尾孢灰斑病可能进入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陕西北部,并进而逐渐向北偏东方向扩展,对中国春玉米主产区构成重大威胁.[结论]确认玉米尾孢在贵州、四川、陕西、河南引起玉米灰斑病,河北的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由玉米尾孢引起的灰斑病已突破秦岭和巴山的阻隔,扩散至陕西西部、南部和河南西部,从西南玉米生产区进入了北方玉米生产区;夏季季风以及种子带菌是该种灰斑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因素;未来玉米尾孢灰斑病将在季风作用下继续缓慢向北方玉米区扩散,在无灰斑病发生区域引发病害并可能在已有玉蜀黍尾孢灰斑病发生的区域形成新的重大病害威胁.
推荐文章
玉米抗灰斑病QTL元分析及其验证
灰斑病
元分析
一致性QTL
回交导入系
主效QTL
玉米灰斑病发生趋势研究
玉米灰斑病
发病率
病情指教
玉米自交系灰斑病抗性配合力及遗传分析
玉米
自交系
灰斑病
配合力
遗传参数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大斑病
发生
防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与未来扩散趋势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 玉米尾孢 玉蜀黍尾孢 传播
年,卷(期) 2015,(18)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12-3626
页数 1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5.18.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5)
共引文献  (274)
参考文献  (4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8(1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1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灰斑病
玉米尾孢
玉蜀黍尾孢
传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