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摘要:
目的:观察项部横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项部横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每周均治疗6次,连续3周。两组均静脉输注银杏达莫10 mL,并控制血压、血糖等,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以及头颅多普勒超声(TCD)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流速(Vm)值高于治疗前,LVA、RVA、BA的血管搏动指数(PI)值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LVA、RVA、BA的 Vm、P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部横刺法治疗能更好地增加脑血流,改善后循环供血及临床症状,是治疗后循环缺血的有效方法。
推荐文章
脑心通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效观察
脑心通胶囊
眩晕
后循环缺血
阿是穴动刺法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阿是穴动刺法
落枕
恢刺法
关刺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项部横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针刺 项部横刺法 头颅多普勒超声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9-18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R25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2.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发明 36 138 7.0 9.0
2 聂培瑞 2 16 2.0 2.0
3 文洪 21 63 5.0 7.0
4 张天生 17 79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83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57)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后循环缺血
针刺
项部横刺法
头颅多普勒超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半月刊
1672-1349
14-1312/R
大16开
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
200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1653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133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