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扒窃行为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在最高院关于盗窃罪的司法解释中,将“扒窃”界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财物。但是在实践中对于“扒窃”的司法认定,仍然存在许多难点和争议,文章将对这些争议进行梳理,以期正确的理解“扒窃”的行为特征,更好的适用于司法实践。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扒窃”犯罪司法认定难点探析
来源期刊 楚天法治 学科
关键词 扒窃 司法认定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126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331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扒窃
司法认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楚天法治
旬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534
总下载数(次)
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