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金佛山水房泉的离子含量、电导率、水位等参数进行监测,采用水化学—流量法计算出水房泉一个完整水文年的月碳汇通量。结果显示,水房泉雨季碳汇通量远大于旱季,碳汇通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月碳汇通量与月降雨量和月径流量之间存在很好的同步关系。水房泉 HCO3-的含量受温度、降雨、流量以及表层土壤CO2等因素综合影响,且月碳汇通量的最值与 HCO3-含量的最值在时间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降雨量是控制岩溶地下水碳汇通量的绝对主导因素。相比于年尺度下大流域的碳汇估算,短时间尺度下小流域的碳汇计算更加准确。另外,分析地下水流量、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岩溶碳汇的影响,对于水化学—流量法的准确运用以及岩溶碳汇机制的深入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短时间尺度下岩溶泉碳汇效应研究--以重庆金佛山水房泉为例
来源期刊 地下水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岩溶泉 碳汇效应 碳汇通量 水化学 流量法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地下水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5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41.5+1
字数 450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世友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179 1598 20.0 30.0
5 李林立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18 278 9.0 16.0
14 查小森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3)
共引文献  (19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溶泉
碳汇效应
碳汇通量
水化学
流量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下水
双月刊
1004-1184
61-1096/TV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30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20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