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浙江临床医学       
摘要: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上肢皮肤交感反应与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对26例半球梗死、13例丘脑梗死、9例脑干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双上肢行皮肤交感反应进行检测,记录波幅及潜伏期。结果所有患者左右侧手皮肤交感反应波幅、潜伏期无差别(P>0.05)。三组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皮肤交感反应(SSR)无论波幅和潜伏期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波幅小于对照组,潜伏期大于对照组(P<0.05)。丘脑梗死患者SSR波幅低于其他两组,而潜伏期大于其他两组(P<0.05)。半球梗死和脑干梗死两组比较,波幅和潜伏期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中青年脑梗死与自主神经损害有密切关系,丘脑梗死对自主神经功能影响较明显。
推荐文章
脑梗死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分析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急性脑梗死
交感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脑梗死
中青年
危险因素
中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临床对比分析
中青年
脑梗死
脑出血
病因
危险因素
中青年脑梗死120例临床分析
脑梗死
中青年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部位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皮肤交感反应分析
来源期刊 浙江临床医学 学科
关键词 脑梗死 皮肤交感反应 丘脑 自主神经
年,卷(期) 2015,(8) 所属期刊栏目 诊治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61-1362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万利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192 792 13.0 17.0
2 何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16 85 5.0 9.0
3 张剑平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6 1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梗死
皮肤交感反应
丘脑
自主神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临床医学
月刊
1008-7664
33-1233/R
大16开
199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88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67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