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是她在香港时期的感时之作,作者通过对自己的故乡——黑龙江省呼兰河畔一座古老小县城的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平静、凄婉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东北农村黑暗、贫困、愚昧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了作家对家乡人民身心痛苦的深切同情,无情地鞭挞了两千多年来因袭下来的封建势力和习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深情。
推荐文章
浅析《呼兰河传》空间叙事技巧
《呼兰河传》
空间
叙事技巧
《呼兰河传》的散文化叙述模式
《呼兰河传》
叙述模式
散文化
混沌凄苦人生的艺术再现 --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萧红
中国社会
文化思考
艺术思维
现代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荒原上的野草——浅析《呼兰河传》中的寂寞风格
来源期刊 师资建设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呼兰河传》 风格 寂寞 野草 荒原 童年生活 长篇小说 黑龙江省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106
页数 3页 分类号 I207.4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懿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呼兰河传》
风格
寂寞
野草
荒原
童年生活
长篇小说
黑龙江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师资建设
月刊
1008-6390
50-1209/G4
重庆南岸区学府大道9号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内
78-209
出版文献量(篇)
692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