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热扩散技术,对绿洲农田防护林新疆杨(Populus alba L.var.pyramidalis)大树边材5个深度处(1、2、3、5 cm和8 cm)的液流速率(Js)开展了连续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1)以标准长度2 cm的探针测得的液流速率(Js-2)为参照,形成层下1、3、5、8 cm处的液流速率(Js-1,Js-3,Js-5,Js-8)与Js-2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24-0.27、1.18-1.61、0.81-1.64和0.38-0.75,液流速率最大的位点在形成层下3-5 cm处,液流速率最小的位点在最外侧(1cm)或最内侧(8 cm)处,径向差异明显.边材不同深处的液流传输具有较一致的日变化过程.(2)在同步观测的5项气象要素中,大气水汽压亏缺(vPD)和太阳辐射(Ra)与Js的回归系数均较大,是驱动液流进程的主导气象要素.大气蒸发潜力(ET0)集合了多种气象要素的信息,具有与Ra一致的日变化进程(启动、峰值时刻相同),可作为分析液流昼、夜过程的综合气象变量.(3)新疆杨边材中五个深度处Js的峰值时刻基本相同(Js-1的峰值较其它层次提前4-123 min),均明显滞后于Ra(时滞)并提前于VPD,在7月份的晴天,ET0、Js和VPD峰值出现的时刻分别大致在12:30、14:00和15:00.新疆杨时滞的大小存在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从6到10月份,Js与ET0峰值的时滞(△J-E)逐渐增加,变化在70-110 min(2011)、70-128 ain(2012)之间,但VPD与Js峰值的时滞(△J-V)逐渐降低,变化在73-20 ain(2011)、63-8 min(2012)之间,这表明在生长季的早期,热量因子(Ra)对新疆杨液流变化的驱动较强,而在生长季的末期,大气水汽因子VPD的驱动效应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