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在防治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斯泼累格·多雷(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匹伐他汀预防组(1 mg·kg-1·d-1)和匹伐他汀大剂量(3 mg·kg-1·d-1)治疗组、小剂量(1 mg · kg-1· d-1)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通过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5 mg·kg-1,诱导大鼠形成肺动脉高压。8周后,比较各组存活率、平均肺动脉高压(mPAP)、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Rac1mRNA的表达及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水平。结果匹伐他汀预防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均存活,匹伐他汀小剂量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60.0%,80.0%,40.0%(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匹伐他汀治疗组mPAP均降低(均P<0.01),肺组织PDGF-B表达、IL-6分泌及Rac1基因表达均降低(均P<0.01)。结论匹伐他汀可能是通过对Rac1基因和PDGF-B表达的调节以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抑制IL-6分泌等机制防治肺动脉高压。
推荐文章
多西他赛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
肺动脉高压
野百合碱
多西他赛
血小板源性衍生因子受体
过表达miRNA-29a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肺动脉高压
微小RNA-29a
PI3k/Akt-eNOS信号通路
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肺动脉高压
动物模型
野百合碱
大鼠
肺动脉压
阿托伐他汀在实验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机制
肺动脉高压
p38 MAP激酶
阿托伐他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匹伐他汀对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期刊 医药导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匹伐他汀 野百合碱 肺动脉高压 血管平滑肌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9-57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72.6|R965
字数 42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0/yydb.2015.05.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本斯 大理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58 213 8.0 11.0
2 周述博 大理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匹伐他汀
野百合碱
肺动脉高压
血管平滑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药导报
月刊
1004-0781
42-1293/R
大16开
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医药导报》编辑部
38-173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59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667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