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形成的影响,同时确定出节水、高产、优质目标下冬小麦各生育期适宜的水分亏缺水平,开展了防雨棚下的冬小麦人工控水试验。该研究在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设置2个水分亏缺水平即轻度亏水L(含水率控制在55%~60%田间持水量,相应土壤水吸力为375~448 kPa)和中度亏水M(含水率控制在45%~50%田间持水量,土壤水吸力为586~687 kPa);另设全生育期不亏水对照处理CK (含水率控制在65%~70%田间持水量,土壤水吸力为256~305 kPa)。研究结果显示,同CK相比,亏水处理使得灌浆持续期缩短2.72%~15.78%,达到最大灌浆速度的时间提前2.33%~14.58%;除灌浆成熟期轻度亏水、中度亏水处理外,其他处理均使得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增加,其最大值分别为15.77%和12.09%。亏水处理没有改变蛋白质形成的基本趋势,均呈“V”字形;但亏水程度不同,蛋白质含量及产量不同,在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随着亏水程度加重,蛋白质含量升高,蛋白质含量最高为灌浆成熟期中度亏水处理(质量分数为14.33%),最低为拔节期轻度亏水处理(质量分数为12.88%);蛋白质产量最高为全生育期不亏水对照处理CK(1047.30 kg/hm2),最低为拔节期轻度亏水处理(802.77 kg/hm2)。结果表明,兼顾冬小麦产量与蛋白质产量的适宜亏水模式依次为:返青期轻度亏水、返青期中度亏水、灌浆成熟期轻度亏水、抽穗扬花期轻度亏水、拔节期中度亏水、拔节期轻度亏水。研究结果为相关区域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和水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推荐文章
近30年吴桥县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变化趋势分析
冬小麦
需水量
干旱
水分亏缺指数
日耗水强度
黑龙港地区
基于产量响应诊断冬小麦水分亏缺适宜土层及其水分阈值
土壤
灌溉
水资源
冬小麦
水分亏缺诊断
诊断土层
土壤水分阈值
产量
基于水分供需关系的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灌溉模式研究
节水灌溉模式
Hydrus-1D模型
土壤水分
渗漏量
作物水分供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节水高产优质目标的冬小麦适宜水分亏缺模式
来源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土壤 灌溉 水资源 水分亏缺 冬小麦 产量 蛋白质 形成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118
页数 8页 分类号 S274.1
字数 70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2.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康绍忠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 67 2022 27.0 44.0
2 李涛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 43 813 13.0 28.0
3 王书吉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 18 207 8.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6)
共引文献  (487)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300)
二级引证文献  (95)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7(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0(2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2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47)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20(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
灌溉
水资源
水分亏缺
冬小麦
产量
蛋白质
形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工程学报
半月刊
1002-6819
11-2047/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8-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03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39506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