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损伤远端神经纤维出现Wallerian变性,近端相应节段脊髓出现神经元凋亡,导致轴突再生困难,影响神经损伤修复后的效果.目前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大都局限在对损伤局部的修复与刺激,而对近端神经元胞体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比较脊髓电刺激与局部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探讨脊髓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15只.测定造模后不同时期3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质量、脊髓神经元计数和超微结构、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及传导速度.结果与结论:造模后2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对照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4,6,8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2周,大鼠小腿三头肌湿重测定脊髓电刺激组>对照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4,8周,大鼠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2,4,8周,各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计数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4,8周,各组大鼠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均<0.05).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相应节段脊髓电刺激,可以有效预防中枢神经元凋亡,促进轴突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且效果优于局部电刺激.